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— 2018年公司春游记
又是一年春到来,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粉红的桃花、洁白的梨花、黄的油菜花、紫色的小野花还有那漫天飘舞的柳絮,美景无处不在。都说“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”,然李白的“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”却在描述着扬州的美。阳春三月好时节,无处繁芜不似景。故今年公司一年一度的春游地点放在了扬州,扬州在古时候作为两淮盐业的行政和运转中心是一个繁华的大城,它每年上缴国库的税都占国家的12分之一,它见证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繁华。
午后,随着导游小姐的指引我们来到了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个园。据说个园的主人十分喜欢竹子。大诗人苏东坡曾说过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。个园主人曾想取名为“竹园”,后感到太俗,于是取用“竹”字的一半,取名为“个园”。由此可见,个园的竹子非常之多。有斑纹点点的斑竹,有母子围绕的慈孝竹,还有枝叶碧绿、枝干枯黄的黄杆乌哺竹…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龟甲竹了。龟甲竹奇形怪状、姿态独特。它弯弯曲曲,一节一节地隆起,像一根粗粗的波浪线。隆起的那一节酷似龟背,所以被称为“龟甲竹”。它象征着健康,预示着长寿。漫步在这竹林中,我们深深陶醉了,同事们都拿出来手机或相机想要把这些美景留下来。
第二天,我们上午去了瘦西湖。步入瘦西湖,沿着小路的桃红柳绿令人入迷。这就是长堤春柳了。有个诗人曾这么说过:“长堤春柳最依依,才过虹桥便入迷。”沿湖滨漫步,看三步一桃,五步一柳。桃花缤纷艳丽,柳丝婀娜起舞,这时的长堤犹如挂满彩色帘珠的画廊。
出了长堤春柳,我们又去了瘦西湖非常有名的五亭桥。五亭桥全长有五十多米,造型别致,横跨湖面。桥上有五座挺拔秀丽的亭子,亭上有宝顶,亭内绘有天花,亭角挂着风铃。从上面往下看,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,故又名莲花桥。五亭桥下有十五个大大小小的桥洞,据说,每在月圆之夜,每个桥洞里都会映入一轮明月,形成奇特的奇观。虽然不知是真是假,但光听说说也会觉得令人兴奋。诗人曾说:“扬州好,高跨五亭桥,面面清波涵月影,头头空洞过云桡,夜听玉人萧。”更有杜牧的“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?”之名诗。瘦西湖真美!它的湖面曲折迤逦,时窄时宽,错落有致的景点掩映在清丽的天然水道之间,或依山傍水,或空架湖面。姿态各异的沿湖小园有的是曲径通幽,清雅的绝地佳境,有的是登高远眺,尽收眼底的高冈亭阁。不愧有人称它是“两岸花柳全依水,一路楼台直到山”呢!
离开瘦西湖我们又去了扬州四大景点之一的东关街,“绿杨深巷,人倚朱门”是郑板桥对扬州昔日风华的写照。婆娑的杨柳,曲折的巷陌,窈窕的佳人,朱红的大门,构成了1幅幅古代广陵风情图。历经千百年风风雨雨,昔日的许多街巷已云消雾散了;但有些许还保存至今,算作古城扬州风采的历史见证。
第三天的早上我们去了最后一站——大明寺。 该寺属律宗,创建于六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年间,故名大明寺。隋朝时建栖灵塔,又名栖灵寺。唐代律学僧人鉴真在东渡日本前曾任大明寺住持。
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1553号